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榆中黑池沟水库(天池峡水库)

榆中黑池沟水库(天池峡水库)

关键词:榆中黑池沟水库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榆中在线运营部
  • 电 话:0931-5234935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yuzhong.ccoo.cn
  • 感谢 yuzho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76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距榆中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,有个名叫天池峡的地方,一听这个地名也许你就会想到在两山之间耸立着一个高大的水库,波光潋滟。其实当年确实存在过这样的场景,然而今天你只能看见用石块砌筑的溢洪道、残存的坝体和孤零零的涵洞口,它们像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无声地述说着那段已被岁月湮没的往事。

    50年前参加修建天池峡水库的很多人都已随风而去,但用石块砌成的浩大的溢洪道、长满小草的部分坝体和富有时代特色的涵洞口还挺立在原地。

    天池峡位于黑池沟口,黑池沟河是苑川河右岸的一大支流,源于贡井乡的吕家岘,西南流汇集了贡井、鲁家沟、中连川、韦营、清水驿等乡黄土丘陵区的暴雨径流,至天池峡汇合,在西南至东古城入苑川河。河道长26.5公里,流域面积326.5平方公里,最大洪峰流量为564立方米/秒。据记载1929年8月的一次暴雨,使许多坡耕地变成小沟槽,大量农作物被冲走。兴修水利是解决西北干旱问题的唯一途径,如果能拦截黑池沟的洪水浇灌田地则是化害为利功在千秋的大举措,这个设想在火热的年代被匆忙地付诸实施了。

    1958年,在“大跃进”的形势下,榆中县(时属定西专区)委遵照“以蓄为主,小型为主,群众自办为主”的水利方针,从尽快改变干旱面貌的愿望出发,提出了“一河、十库、百坝、千渠、万井窖”的“跃进”计划,黑池沟水库即为十库之一。随之,在全县范围内,掏泉、打井、挖池塘、打土坝、修水库、治理苑川河等工程全面展开。黑池沟水库工程委员会随之成立,水库由定西专署水利局和榆中县水利局共同勘测,按50年一遇洪水量设计,坝高40米、长250米,设计库容1500万立方米。

    5月1日,黑池沟水库开工,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开进了工地,他们中有来自县直机关的40名干部,清水驿、甘草店、夏官营等18个乡的4000名民工,还有十几名来自上海的技术人员。也许是有感于大坝的高度和工程浩大,省委副书记强自修视察时提议黑池沟改名为天池峡。施工期间曾在黑池沟河谷铺筑了一条临时性的铁轨,用平板小火车拉运石块等材料,并配有唯一一台现代化施工机械——压路机。夜间则用发电机供电,大功率的灯泡把工地照如白昼,在世代油灯照明的农村则是破天荒的大事,引得大人小孩踊跃观望兴奋不已。小火车冒着黑烟在兰家沟与大坝间来回穿梭,人们挥动铁锨、镢头将河谷南侧的山削了下来,运土的工具也极其简单多为手推木轮车和土筐,坝体也主要靠人力夯筑。在坝体施工期间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,工地上打夯的号子此起彼伏,尤其是夜间声传数里。

    据家与水库近在咫尺的天池峡村村民高正元老人回忆说,当时自己正在上小学,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工地上唱歌、跳舞、说快板,搞慰问演出活动,工地上红旗飘飘,人山人海,十分壮观。前来视察参观的人员、搞活动的学生等也往往要加入到施工队伍里,为大坝添砖加瓦,因此最多时竟达到30000人。大坝上用水泥构筑的部分须洒水保养,分配到任务的人要到河里挑水,他们热情高涨,本来规定浇3次的他们可能浇到5次,乐此不疲。外地的民工被分配在附近的村庄住宿,他们往往以大队(村)为单位开办食堂,吃的主食一般是糜面等杂粮做的馍、糁饭、炒疙瘩等,并辅以白菜萝卜勉强果腹,根本谈不上什么营养,条件十分艰苦。

    经过艰苦卓绝的劳动,1959年10月拦洪坝竣工,开始蓄水。1966年续建溢洪道,其他设施也逐步完工。水库蓄满后,水深一般在3至4米,水面宽约500米,水上溯到大沟的旱家岭和兰家沟的黑石头湾子,水面呈巨大的Y型,纵深达5000多米,可浇灌天池峡、太子营、东古城等大队耕地6000多亩。但平时盐碱性较大,洪水注入后,更适宜浇地。天热时,水性好的大人与孩子们在水库里尽情畅游,也有在溢洪道的静水池里嬉戏的,他们感受着凉爽、收获着喜悦。水库两侧有些村庄的村民运输、出行改用羊皮筏子,在碧波荡漾中,“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”,颇有江南水乡的意味。

    其间,由于坝体与山体交接处出现裂缝,管理部门遂组织人工灌注泥浆修补,对水库进行了加固。但因流域内植被稀疏,洪水含泥沙量大,1974年便淤满报废。

    早在1959年暑假,县委就组织全县各校师生1万多人在库区植树造林。水库报废后,在淤积成的土地上大量栽树,由于土质肥沃和充足的水分,不几年便绿树成荫,与两侧山坡上的树木连成一片,白杨树、柳树、榆树、沙柳枝繁叶茂,杂草丛生,兔子、松鼠、山鸡等动物出没其中,成群的麻雀与各种不知名的鸟忽飞忽落,叽叽喳喳。每逢秋冬交际,林间雾气氤氲,落叶满地,半大孩子们背了背篼扫树叶为家里烧炕之用。后因树木成材或病害被陆续砍伐,渐现稀疏寥落的景象。

    1986年6月25日晚,突降暴雨,山洪向天池峡大坝涌来。突然一声咆哮如地震一般,坝底裂开一道口子,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奔泄而下。次晨,大坝只存右翼和涵洞口,大水冲出似峡谷一样的深沟,水又回归到原来河道的平面,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只有不住地叹息与惋惜。从水利工程到茂林修竹,再到树木寥落,被冲毁成了最终的宿命。可惜了这座成千上万民众费尽移山心力建成的全市最大、被称为“天池”的水库就此土崩瓦解成为废墟。

    天池峡水库报废后其灌溉的区域由高崖水库供水。榆中三角城电力提灌工程(简称三电)1966年6月正式开工,至1986年覆盖了10个乡(镇),天池峡改由“三电”供水,新增了灌溉面积,农业大幅度增产,而且解决了人畜饮水、绿化等问题,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。现在,天池峡周围一些村庄已开始铺设自来水设施,村民们将用上更加清洁的水源。而当年的天池峡水库工程委员会几经演变为天池峡水土保持试验站,从事看护周边树木和柠条等工作。

    50年前参加修建天池峡水库的很多人都已随风而去,但用石块砌成的浩大的溢洪道、长满小草的部分坝体和富有时代特色的涵洞口还挺立在原地,它记录了当年的汗水与欢歌、希望与憧憬、旌旗猎猎、人唤马嘶。如果天池峡水库在设计上再科学些,清淤排沙的措施强一些,它也许会像同时代修建的高崖、龛谷等水库一样至今发挥着控制洪水泛滥和灌溉的重要作用。那么今天在这片黄土丘陵间还会存有一泓碧波,对于改善环境、优化生态将会是多么有益。(供稿:张铎炎)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